聚创考研网官方联系电话
聚创考研网 > 考研院校库 > 厦门大学 > 导师介绍 > 正文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导师介绍:史秋衡

作者:聚创厦大考研网-小黑老师 点击量: 1659 发布时间: 2018-08-03 10:59 【微信号:13306030226】



  史秋衡博士
  性别  男
  职称  教授、博导
  职务  贵州师范大学校长助理 厦门大学高教质评所所长
  学位  博士
  电子信箱  qhshi@xmu.edu.cn
  联系电话  0592-2189226

  传真  0086-592-2189065


  史秋衡简介:厦门大学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评委(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


  个人简介及学术界评价
  厦门大学教学科研一级重要岗位教授,国家专业技术二级教授,贵州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厦门大学高教质评所所长。专业特长为高等教育学和教育经济与管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评委,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领军人才,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德国哥廷根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印度浦那大学等客座教授、访问教授。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高等学校分类体系与设置标准研究》首席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科)国家重点课题《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研究》首席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科)国家重点课题《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质量保障与评估体系研究》首席专家,马工程重大项目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研究》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教育研究》等权威刊物审稿专家,人大复印《高等教育》执行编委。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审核评估专家。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管委会等评审专家。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和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等省部级政府优秀科研成果奖8次。独立或第一作者出版8部专著,第二作者或副主编出版8部著作;在国内外权威报刊发表60余篇学术论文。曾应邀赴教育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哥廷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哈佛大学、托莱多大学、远东联邦大学、浦那大学等做特邀讲座。曾应邀赴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法国、荷兰、印度、香港地区、台湾地区等讲学、研究、访问及参加学术会议。招收博士生及博士后,主讲博士生课程《高等教育管理学专题研究》、《教育领导与管理专题研究》及《高等教育评估专题研究》。

  据华东师范大学学者于2009年刊发的文章《中国高等教育研究30年:研究者与研究机构的分析--基于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80--2007年)》的研究数据显示,史秋衡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被转载次数位居30年来全国第8名。《国家教育行政学报》2011年第七期刊出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王嘉毅的《2000-2009年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动态》一文,文章指出,体现高等教育研究主力军的《高等教育》转载数据显示,史秋衡在2000-2009年《高等教育》上的转载文章列十年来全国第3位,并认为除期刊文章外,史秋衡出版的高教评估类著作也在高等教育学界引起了重大反响。


  主要出国出境经历
  1. 1995年3月至1996年9月,香港浸会大学访问学者。
  2. 1997年12月,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
  3. 2001年12月,赴香港公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调研。
  4. 2003年12月,访问新加坡等国高校。
  5. 2004年5月至7月,赴美国参加AIR年会;纽约州立大学Albany分校访问教授;参加美国National Data Policy Institute;访问美国和韩国高校。6. 2004年10月至11月,赴台湾淡江大学、香港树仁学院、澳门亚洲公开大学等13所私立高校学术访问;赴台湾淡江大学参加台海两岸私立高等教育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
  7. 2005年9月至10月,受中华发展基金会专业人士教学/研究计划资助,为私立淡江大学访问教授,研究题目为:两岸高教评鉴体系比较研究,期间为淡江大学高教所硕士生班、教政所硕士生班、暨南大学教政系本科生和比较教育系教师与博士生举办4次学术讲座,出席94年度技术学院专案暨追踪评鉴专家会议,接受政治大学和东吴大学研究人员的学术咨询等,还访问了云林科技大学和中州技术学院。
  8. 2006年9月,赴欧洲进行了学术访问,作为协作主持者及大会发言者,参加了在德国柏林洪堡大学举行的International EducationForum East Asia -- Germany  Global Challenges of Educational Systemsand Lifelong Learning;访问了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德累斯顿技术大学和开姆尼兹技术大学、法国巴黎高师和荷兰莱顿大学等5所国际著名大学;访问了德国著名职教机构F+U。
  9. 2009年10月,作为中方会议主席及大会主题报告人,参加了1日至2日在美国托莱多大学教育学院联合主办的US-Sino Symposium on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访问了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和欧文社区学院。10. 2011年1月至2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博士生导师短期出国交流首批资助,访问了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牛津大学教育系及南安普顿大学教育学院。
  11 2012年3月至4月,访问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波士顿学院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并出席国际学术会议。
  12. 2012年9月至10月,受第二批百千万人才工程海外研修项目资助,访问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还访问密执根大学教育学院、东密执根大学教育学院、托莱多大学教育学院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13. 2014年5月,应邀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东密执根大学、托莱多大学学术访问。
  14. 2014年6月至9月,应邀担任德国哥廷根大学社会学院教育系客座教授并于2014年6月至9月赴德访问。
  15. 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与教育部联合《国外教育调研访问学者项目》高级研究学者资助,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期间还访问了夏威夷大学、哈佛大学、托莱多大学和东密执根大学等。
  16. 2016年7月至8月,应邀担任印度浦那大学教育学部客座教授并于2016年7月至8月赴印访问。
  17. 2016年12月,应邀访问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及做学术讲座。

  18. 2017年4月,应邀访问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及做大会报告与学术讲座。


  主要研究兴趣

  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职业技术教育


  主要专著、编著
  史秋衡等著(第一作者):《企业家与高等教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版。
  李泽彧、史秋衡等著(第二作者):《港澳台高等教育法规与政策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版。
  史秋衡著:《高等教育产业的特殊性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刘金桂、史秋衡等著(第二作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
  史秋衡、余舰等著:《高等教育评估》,贵州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史秋衡、刘文华等著:《我国民办高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版。
  潘懋元主编、史秋衡、冯典副主编:《大学教育质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潘懋元主编,史秋衡副主编:《中国高等教育评论(第1卷--两岸互动新阶段的高等教育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潘懋元主编,史秋衡副主编:《中国高等教育评论(第2卷--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史秋衡、陈蕾著:《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范式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潘懋元主编,史秋衡副主编:《中国高等教育评论(第3卷)》,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史秋衡、吴雪、王爱萍等著:《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谢一风、史秋衡著:《高职院校县校合作模式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年4月版。
  潘懋元主编,史秋衡副主编:《中国高等教育评论(第4卷)》,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潘懋元主编,史秋衡副主编:《中国高等教育评论(第5卷)》,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版
  史秋衡、汪雅霜著:《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史秋衡著:《国家高校分类体系及其设置标准实证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年5月版


  论文代表作
  史秋衡、王德林、黄亚元:"诚信:解决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矛盾的一个新视角",《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第11期;《高教文摘》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2004年被SSCI收录,收录刊物为CHINESEEDUCATION AND SOCIETY, Bimonthly, Volume 37, Number 1 / January / February 2004
  史秋衡:"对高校经费管理的若干思考",《高等教育研究》1992年第3期。
  史秋衡:"试论我国高师教育课程设计模式的改革",《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2期。
  史秋衡:"试析香港高师教育课程设计模式的发展趋势",《江苏高教》1995年第3期。
  史秋衡:"香港高师教育的办学模式及发展取向",《比较教育研究》1995年第5期。
  史秋衡:"英国、香港和大陆高师教育办学模式比较",《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年第4期。
  史秋衡:"国外企业家捐资兴学模式浅析",《教育与经济》1995年第4期。
  G.Williams, Sandra S.Liu,Qiuheng Shi:"Market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Higher Education Policy,Vol.10,No.2,1997,ISSN0952-8733/97,IAU, UNESCO, Paris.
  史秋衡、张燮:"香港、内地公开进修模式比较研究",《教育研究》1997年第11期;人大复印《成人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全文转载。
  史秋衡:"内地、香港高师教育学术性与师范性关系的比较",《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年第3期。
  刘秀明、史秋衡:"香港大学管理的取向:向终生学习体系转轨",《教育研究》1999年第4期;人大复印《高等教育》1999年第5期索引。
  史秋衡:"大学排名中社会科学研究与发展定量评价的问题与对策",《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9年第1期;大学科研评价量化国际研讨会论文,收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研评价与指标》。
  史秋衡:"师资队伍建设:民办高校发展的根基",《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4期;人大复印《高等教育》1999年第9期索引。
  史秋衡:"评香港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设计模式",《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
  史秋衡:"教育的产业性不容置疑",《教育研究》2000年第6期。
  史秋衡:"高等教育产业理念比较及匡正",《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人大复印《高等教育》2001年第7期全文转载。
  史秋衡:"我国高教产业理念应澄清的几个问题",《光明日报(教育周刊)》2001年7月12日;人民(日报)网2001年7月12日全文转载;《教育文摘周报》2001年8月29日全文转载;《高教文摘》2001年第8-9期全文转载。
  史秋衡:"国际高等教育产业化的若干模式",《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第7期;人大复印《高等教育》2001年第11期全文转载。
  史秋衡:"民办高教的独特模式",《光明日报(教育周刊)》2002年5月30日。
  史秋衡:"应对网络教育时代挑战调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战略",《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第12期;人大复印《高等教育》2002年第7期全文转载。
  史秋衡:"西部大开发与现代民办大学制度的建立",《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高等教育》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
  史秋衡:"论高等教育产业化趋势",《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5期;人大复印《高等教育》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学报文摘》2002年第6期转载。
  史秋衡、宁顺兰:"高等学校产权分析",《教育与经济》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高等教育》2003年第3期全文转载。
  史秋衡、王平、宁顺兰:"论我国民办高等学校教育评估的策略",《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6期;人大复印《高等教育》2003年第9期全文转载。
  史秋衡、宁顺兰:"2002年中国高教管理研究:新进展与新趋势",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专业委员会编《2002-2003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现实与理想》主题论文,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史秋衡、高晓杰:"依托地方优势产业,创建特色高职院校--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实践的思考",《教育研究》2003年第9期。
  史秋衡:"百年之鉴--20世纪的香港高等教育",潘懋元主编《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史秋衡、宁顺兰:"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15-16期。
  史秋衡:"学习型社会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中国教育报》2003年11月28日。
  史秋衡:"呼之欲来又步履维艰的学分制",《中国教育报》2004年2月13日。
  史秋衡:"高校人事改革不能随心所欲",《中国教育报》200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中国教工》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
  史秋衡:"缩短硕士学制大势所趋",《中国教育报》2004年5月14日。
  史秋衡等:"大陆民办高校的分类与评估",收入《台海两岸私立高等教育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淡江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与评鉴中心2004年10月28日出版(注:正式出版ISBN986-7385-05-5)。
  史秋衡:"加强专业道德规范深化高校师德建设",《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第16期;人大复印《高等教育》2005年第10期全文转载。
  史秋衡、冯典:"美国政府在高校分层分类中的作用及启示",《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第9期。
  史秋衡、吴雪:2003-2004中国高教管理研究:新进展与新趋势,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分会编《2005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现实与理想科学发展观专辑》主题论文,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史秋衡、冯典:转变政府调控方式优化高校分层分类,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12期;人大复印《高等教育》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
  史秋衡、陈萦:税制改革与扩大高等教育筹资渠道,《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3A期。
  史秋衡:高等教育地方化:现实与趋势,《教育研究》2006年第5期。
  史秋衡、宁斌:美国社区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结构及设计思想,《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8期;人大复印《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
  史秋衡:对突破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第15-16期。
  Qiu-Heng Shi: The Place of Research in the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AUHorizons, Vol.12, No.3-4,Oct.2006 (IAU, UNESCO, Paris)
  史秋衡、陈蕾:2005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回顾与展望,《2006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现实与理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史秋衡、林秀莲:中国大学本科生学习过程规律研究--以厦门大学为例,《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人大复印《高等教育》2007年第7期全文转载。
  史秋衡、刘丽丽:认同危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隐忧,《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第24期。
  史秋衡、阎飞龙:日本私立高校面临倒闭危机,《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2期;人大复印《高等教育》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
  史秋衡、阎飞龙:对高等教育评价哲学的探讨,《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8期;《评价与管理》2008年第4期全文转载。
  史秋衡、陈萦:美国高等教育供给模式与教育质量的关系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史秋衡、陈萦:战略工具在高职院校发展中的综合应用,《教育研究》2008年第10期;人大复印《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第3期全文转载。
  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专业特征,《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21期;《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28期。
  史秋衡、吴雪: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制度变迁探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9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高等教育》2009年第9期全文转载。
  史秋衡、吴雪:英国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的路径选择:从院校竞争走向国家整体协调,《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
  史秋衡、郭华:过度市场化下中外合作办学的理念调整及发展规划,《教育研究》2009年第9期。
  史秋衡、吴雪:&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制度建设的内在逻辑,《复旦教育论坛》2009年第5期;人大复印《高等教育》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10年第2期全文转载。
  史秋衡:中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凝聚力关系变革分析,《教育展望(国际比较教育)》2009年11月;Prospects中文版,No.3, 200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UNESCO/IBE)编。
  史秋衡、王爱萍:高等教育质量观:从认识论向价值论转变,《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史秋衡:《质量与特色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民族院校管理研究》序,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
  史秋衡:《规模扩张以来高校专业结构变化研究》序,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2月。
  史秋衡:高等教育薄弱地区发展高等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以宿迁学院为例,《江苏高教》2011年第4期。
  史秋衡、文静:中国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基于学情调查的自我评价分析,《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2年第8期封面重点全文转载。
  史秋衡、郭建鹏:我国大学生学情状态与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
  史秋衡、卢丽君:大学文化:提升学生学习的育人文化,《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史秋衡、张湘韵、矫怡程:我国高职院校县校合作发展模式,《教育研究》2012年第7期;人大复印《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教育学文摘》2012年第4期重点转载。
  史秋衡:《标准参照语言测试研究》序,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
  史秋衡:呼唤走向乡镇的职业教育,该刊视点(卷首语),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2年第11期。
  郭建鹏、杨凌燕、史秋衡(通讯作者;大学生课堂体验对学习方式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多水平分析的结果,《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
  史秋衡:&强学科才能强校,《中国教育报》2013年3月4日。
  史秋衡、文静:大学生学习满意度测评逻辑模型的构建,《大学教育科学》2013年第4期。
  史秋衡:建设高等教育智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国教育报》2013年8月21日。
  史秋衡:&教育率先现代化: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纪念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30周年,该期首篇,《教育研究》2013年第9期。
  史秋衡:三个面向: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指针,《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第20期。
  史秋衡:&章程原点:真正保护大学内生力量,《中国教育报》2013年10月21日。
  史秋衡:《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制度变迁研究》序,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
  史秋衡、矫怡程:不同类型高校本科生源质量的实证研究--基于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的数据分析,《复旦教育论坛》2014年第1期。
  史秋衡、李玲玲:“大学章程的使命在于提高内生发展质量”,《教育研究》2014年第7期。
  史秋衡:“大学生学习情况究竟怎样”,《中国高等教育》2015年3/4期。
  史秋衡:“高校特色专业培育源于实践的持续深化——《高校特色专业培育的理论与实践》评介”,《教育研究》2015年第1期。
  史秋衡、古尔扎?阿里?沙阿布哈里:“巴基斯坦大学生满意度的实证研究”,《教育研究》2015年第6期。
  史秋衡、陈志伟:“德国双元制应用型硕士培养机制探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史秋衡、陈志伟:“发达国家顶尖人才培养体系特征研究”,《教育研究》2016年第6期。
  其他公开发表的部分论文
  史秋衡:"论高校内部自组织与外部调节的和谐",《吉林教育科学--高等教育》1992年第5期。
  史秋衡:"高校教学科研关系的平衡与运行机制",《江苏高教》1992年第6期。
  史秋衡(参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管理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版。
  史秋衡:"留学教育的措施及影响",《留学教育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版。
  史秋衡:"留学教育对财政的影响",《留学教育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版。
  史秋衡:"大学的系统化管理模式",《熵与交叉科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史秋衡:"厦门大学电子工程类人才培养探析",《高等教育论文集(2)》,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9月版。
  史秋衡:"吸引科技人才的七种方法",《教育时报》1994年2月20日。
  王宗篪,史秋衡:"试析大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与大学教学的关系",《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4年第3期;人大复印《高等教育》全文转载。
  史秋衡:"市场经济与大学学院制",《现代教育论丛》1994年第4期。
  史秋衡(参与):《高等学校投资效益研究》,上海高教研究杂志社1994年5月。
  史秋衡(参与):《厦门教育之城规划及其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版。
  史秋衡:"大学学院制的设置标准",《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5年第1期。
  史秋衡:"市场经济下的教育城模式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论丛》,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4月版。
  史秋衡:"香港高等教育公开进修模式之述评",《高教研究与探索》1996年第4期,南京大学学报专辑。
  史秋衡:"评香港持续教育的几个特点",《现代教育论丛》1996年第5期。
  史秋衡:"一九九七与香港",《厦门日报》1996年12月12日。
  尹叶芊芊,史秋衡:"香港学位制度的特点与评价",《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年第2期。
  史秋衡:"从香港高等教育的一体化看我国21世纪初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及结构布局》,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版。
  史秋衡:"香港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评价及启示",《高教研究与探索》1998年第1-2期,南京大学学报专辑。
  史秋衡:"福建省高等教育体系发展政策评析",《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增刊。
  史秋衡:"构建高教管理理论体系的若干思考--潘懋元高教管理思想研究",《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8年第5期。
  尹叶芊芊,史秋衡:"内地教师成人教育:走向高学历",《现代教育论丛》1999年第1期。
  史秋衡:"自学考试制度与普通高校管理的比较",《自考&bull;职教&bull;成教》1999年第3期。
  史秋衡:"试析香港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设计思想",《中国高教研究》1999年第3期。
  史秋衡,陈赣玲:"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之我见",《宁波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人大复印《高等教育》1999年第12期索引。
  史秋衡:"经济发展与民办高教产业化的关系",《黄河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人大复印《高等教育》2000年第2期全文转载。
  史秋衡:"高等教育只能走产业化道路吗?",《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9年第4期;人大复印《高等教育》2000年第1期全文转载。
  史秋衡:"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及其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4期;人大复印《高等教育》1999年第10期索引。
  邬大光、史秋衡等:"改革有为追求卓越--私立仰恩大学的办学思想与实践的调研报告",《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9年第6期。
  史秋衡:"21世纪大学与企业的合作:动机、政策与产业一体化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of the 21stCentury: Motivation, Policy and Industrial Integration",《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增刊,学报附刊:大学与企业合作国际研讨会,V13,SN441999.9.,"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大学与企业的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史秋衡:"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理论与范式--潘懋元先生的学术权力观研究",《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年第1期。
  史秋衡:"美日私立高等教育产业政策述评",《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史秋衡,曹迎霞:"网络电子化教育时代:高教自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自考、职教、成教》2001年第9-10期;人大复印《成人教育学刊》200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史秋衡:"科学统筹我市教育资源",《厦门日报》2001年3月30日。
  史秋衡、曹迎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从知识型教育走向创新型教育",《招生考试研究(2)》2001年第10期。
  史秋衡:"论科学规范与大学科研评价",《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高等教育》2002年第5期全文转载。
  史秋衡:"高等教育产业理念是大学科研绩效定量评价的理论基础",收入王战军、蒋国华主编《科研评价与大学评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红旗出版社2002年1月版。
  吴玫、史秋衡:"香港高校网络教学的发展与启示",《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第6期。
  史秋衡、吴玫:"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对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史秋衡、杨广云、宁顺兰:"以文教产业为先导提升集美城市化水平",《厦门科技》2002年第5期。
  史秋衡、王德林:"信息不对称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史秋衡、宁顺兰:"福建省人才结构调整的思路及对策",《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史秋衡:"ISO9000:距离中国远程教育有多远"(编者编),《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第3期。
  史秋衡:"高等职教急需另一条腿"-访厦门大学高教所教授史秋衡博士,《福建日报》2003年4月11日。
  史秋衡:"学科创新,致高致远----专访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教育研究杂志(大陆版)》2003年第3期,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台湾)出版。
  史秋衡、王德林:"诚信机制-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必由之路",《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第6期;人大复印《高等教育》2003年第12期全文转载。
  宁顺兰、史秋衡:"公立高校成本分担的政策取向",《理工高教研究》2003年第6期。
  史秋衡、刘文华:"零缺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的理想和追求",《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史秋衡、宁顺兰:"从信息不对称理论看高等教育中的行政干预",《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2期。
  史秋衡:"学术创新的气氛与制度要素",《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高等教育》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
  史秋衡、刘文华:"台、港、澳私立高校评估与质量保障调研报告",《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第3期;《高教文摘》2005年第8-9期转载。
  史秋衡:“坚持永恒信念才能平凡与光辉同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史秋衡教授谈洪战辉的普遍意义”,《中国教育报》2005年12月29日。
  刘文华、史秋衡:“我国民办院校排行榜初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史秋衡等:“网络教育时代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结构的战略调整及传统高校的应对策略”,收入谢桂华主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新进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
  史秋衡:“2020年我国职教发展的理想与政策”,《教育与职业》2006年第29期;《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19期;人大复印《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6期全文转载。
  史秋衡、刘文华:“台港澳私立大专院校绩效评估与质量保障研究”,收入陈笃彬主编《台港澳私立大专院校比较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7期。
  史秋衡、冯典、吴雪:“高教管理改革:政策导向、制度促进和质量控制”;,《2006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现实与理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杨院、史秋衡:“高等院校认证标准的辨析--以美国院校认证标准为例”,《高校教育管理》2007年第4期。
  史秋衡、罗丹:“从市场介入的视角辨析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概念”,《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第9期。
  史秋衡:“台湾高等技职教育发展的若干视角”,《台湾技职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冯典、史秋衡:“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建院30周年庆典暨国际学术会议综述”,《教育研究》2008年第8期。
  陈萦、史秋衡:“美国公立高校经费来源结构变化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3期。
  史秋衡、文静:“在反思与觉醒中寻求高等教育研究范式2009全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协作组会议综述”,《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8期。
  史秋衡:“网络课程在普通高校本科教育中大有作为”,《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第9期。
  史秋衡、陈蕾:《第十一章厦门发展高等教育问题研究》,朱崇实主编《转型与发展--厦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史秋衡:“宿迁学院:创新薄弱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中国教育报》2011年7月7日。
  史秋衡、文静:“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的要素解析”,《中国高等教育评论(第3卷)》,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
  郭建鹏、杨凌燕、史秋衡:“西方高校师生教学信念研究的缘起、进展及趋势”,《复旦教育论坛》2013年第2期。
  杨凌燕、郭建鹏、史秋衡:“我国大学生课堂体验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层线性模型分析”, 《复旦教育论坛》2013年第6期。
  史秋衡、张湘韵:“论县校合作下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文静、史秋衡:“大学生学习满意度的要素与结构探析”,《宏观质量研究》2013年第3期。
  史秋衡:“不同院校应走分类发展之路”,《人民政协报》2015年8月19日。
  史秋衡:“2015年高等教育走向,量变亟待质变”,《人民政协报》2016年1月13日。

  史秋衡:“应用型大学结构与功能研究”,《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主要获奖情况
  史秋衡:201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史秋衡:2016年6月获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史秋衡、吴雪、王爱萍等:专著《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12月,获国家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教育部2015年12月
  史秋衡、吴雪:论文"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制度建设的内在逻辑",《复旦教育论坛》2009年第5期,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2011年9月。
  史秋衡:2006年2月入选2005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史秋衡:2006年1月入选福建省第七批百千万人才工程。
  史秋衡:第二批百千万人才工程海外研修项目资助,2012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个月。
  史秋衡: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首批博士生导师短期出国交流项目资助,2011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等1个月。
  史秋衡:"福建省第三届优秀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名奖,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人事厅、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4年11月。
  史秋衡:专著《高等教育产业的特殊性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获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福建省政府2003年9月。
  史秋衡、吴雪:论文"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制度建设的内在逻辑",《复旦教育论坛》2009年第5期,获福建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福建省政府2011年10月。
  史秋衡、吴雪、王爱萍等:专著《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12月,获福建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福建省政府2013年12月。
  史秋衡:专著《企业家与高等教育》(本人6章),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获福建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青年佳作奖),福建省政府1998年9月。
  史秋衡:论文"大学排名中社会科学研究与发展定量评价的问题与对策",《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9年第1期,获福建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福建省政府2000年12月。
  史秋衡、刘文华等:专著《我国民办高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获福建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福建省政府2007年12月。
  史秋衡: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九届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奖(指导杨院博士学位论文:我国大学生学习方式研究--基于学习观与课堂学习环境的探讨获优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11月2日。
  史秋衡、宁顺兰:论文"高等学校产权分析",《教育与经济》2002年第4期,获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奖二等奖,中国教育经济学专业委员会2002年9月20日。
  史秋衡:加强专业道德规范深化高校师德教育,《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15/16期,获2000-2005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福建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5年12月26日。
  史秋衡:论文"诚信:解决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矛盾的一个新视角",《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第11期,获福建省第四届优秀高教科学研究成果奖论文一等奖,福建省教育厅2005年。
  史秋衡:论文"国外企业家捐资兴学模式浅析",《教育与经济》1995年第4期,获福建省高等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奖一等奖,福建省高教学会1997年10月。
  史秋衡、宁顺兰:论文"高等学校产权分析",《教育与经济》2002年第4期,获厦门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奖一等奖,厦门市政府2005年。
  史秋衡、冯典:论文"转变政府调控方式优化高校分层分类",《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12期,获厦门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奖一等奖,厦门市政府2008年1月。
  史秋衡等:论文"论我国民办高等学校教育评估的策略",《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6期,获厦门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奖二等奖,厦门市政府2005年。
  史秋衡、郭建鹏:论文:我国大学生学情状态与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获厦门市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厦门市政府2013年11月。
  史秋衡:论文"香港、内地公开进修模式比较研究",《教育研究》1997年第11期,获厦门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厦门市政府2000年6月。
  史秋衡:2005年3月获2004年度厦门大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潘懋元、刘海峰、谢作栩、史秋衡、杨广云: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教育部2009年9月。
  史秋衡参与,黄守忠主编:专著《厦门教育之城规划及其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获福建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福建省政府1998年9月,获厦门市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厦门市政府1997年。
  刘金桂、史秋衡:专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获福建省第四届优秀高教科学研究成果奖专著三等奖,福建省教育厅2005年。
  史秋衡参与,刘金桂等著:专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管理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获福建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福建省高教学会1997年10月。
  李泽彧、史秋衡:专著《港澳台高等教育法规与政策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版,获厦门市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厦门市政府2003年10月9日。
  作为第一主持人承担的科研项目
  首席专家史秋衡:《高等学校分类体系与设置标准研究》,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
  首席专家史秋衡:《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科)国家重点课题。
  首席专家史秋衡:《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科)国家重点课题。
  首席专家史秋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史秋衡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史秋衡主持:《关于承担“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及其设置标准研究”课题任务的通知》,教育部委托任务。
  史秋衡主持:《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调研》,教育部委托任务。
  史秋衡主持:《市场资讯不对称性与高等教育政策框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
  史秋衡主持:《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
  史秋衡主持:《大学生学习质量调查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
  史秋衡主持:《福建省人才结构调整的思路及对策》,福建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第一期)项目(2002年度特委项目)。
  史秋衡主持: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发展战略》重大项目"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目标、对策、措施"研究专题。
  史秋衡主持:《网络教育时代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结构的战略调整及传统高校的应对策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重点项目。
  史秋衡主持:《高等教育评估与测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招标项目。
  史秋衡主持:《民办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估体系研究》,福建省教育规划。
  史秋衡主持:《信息技术对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福建省教育厅项目。
  史秋衡主持:《研究提升厦门职业教育服务社会能力的研究》,厦门市社科规划重大项目。
  史秋衡主持:《港澳台厦高等教育产业区位优势的比较研究》,厦门市社科规划项目。
  史秋衡主持:《厦门市三所成人高校合并方案研究》,厦门市政府项目。
  史秋衡主持:《台厦两岸高等职业教育合作模式研究》等多项课题,厦门市教育局委托课题。
  史秋衡主持:《我国成人学历教育与终身教育关系研究》,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项目。
  史秋衡主持:《高职院校总部-基地发展研究》,高校委托课题。
  史秋衡主持:《应用技术大学研究》系列项目,高校委托课题。
  史秋衡主持:《台海两岸高等技职院校比较研究》,台湾高校委托课题。
  史秋衡主持:《国家高职示范校转型提升研究》,高校委托课题。
  史秋衡主持:《我国民办高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七方研究所项目。
  史秋衡主持:宁波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规划及院校研究项目系列,高校委托项目。
  史秋衡主持:《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创新研究》,高校委托课题。
  史秋衡主持:《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高校委托课题。
  史秋衡主持:《独立学院办学体制改革研究》,高校委托课题。
  史秋衡主持:《宿迁学院发展规划研究》,高校委托课题。

  史秋衡主持:高校发展规划和省市教育发展规划系列委托项目。


  其他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首席专家周志刚,第一合作者兼子课题负责人史秋衡:《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攻关课题。
  刘金桂主持、史秋衡主要参与者之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管理研究》,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项目。
  李泽彧、史秋衡主持:《港澳台高等教育法规建设与政策问题研究》,全国教育规划九五青年基金项目。
  Futao Huang主持,史秋衡参与:《外籍大学教师聘用的国际比较研究》,日本文部科学省基础研究项目。
  C.C. Wan主持、史秋衡主要合作者:《中港英高等师范教育比较研究》,香港浸会大学。

  Sandra S. Lau主持, 史秋衡项目顾问:"Strategic Planning for Universities in Mainland China with aMarket-Orientation",香港研究资助局。


  重要教学任务
  1、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导师:已独立指导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4人;已担任独立和第一导师指导博士毕业生21人,担任第二导师指导博士毕业生3人;已担任独立和第一导师指导硕士毕业生32人,担任第二导师指导硕士毕业生2人;指导本院教育部访学基地来自英国伦敦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的访学博士生共10人;指导高访及访问学者15人。
  2、博士生课程:高等教育管理学专题研究,教育领导与管理专题研究,高等教育评估专题研究;硕士生课程:高等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评估;本科生课程:教育学电影批评,国家大学生学习状态研究,大学生学习规律及生涯发展导论,高等教育管理导论,高等教育评估导论


以上是聚创厦大考研网为考生整理的"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导师介绍:史秋衡"的相关考研信息,希望对大家考研备考有所帮助! 备考过程中如有疑问,也可以添加老师微信juchuang911进行咨询。

免责声明:本网站发表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聚创考研网尊重版权,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WX:juchuang911)

聚创考研网官方微信
分享:
学习QQ群
MORE
浏览记录
MORE
浏览过该网页的还看了 MORE
  • 24考研复试大纲及其流程解析

  • 【准大三】考研院校专业选择揭秘

  • 24考研调剂全流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