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创考研网官方联系电话
聚创考研网 > 考研院校库 > 深圳大学 > 招生目录 > 正文

深圳大学2021年广东省深圳大学达实智能位置感知与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目录

作者:聚创深大考研网-王老师 点击量: 2215 发布时间: 2020-08-14 14:33 【微信号:13306030226】


据悉,深圳大学2021年广东省深圳大学达实智能位置感知与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目录已公布,聚创深圳大学考研网小编为你整理如下内容:


信息与通信工程


基本信息

专业081000

专业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

学制3

学位类型学术学位

学院名称150 广东省深圳大学达实智能位置感知与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招生人数6

联系人林老师

联系电话0755-26534393

电子信箱linxm@szu.edu.cn

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902]电子系统综合;

复试科目[FS05]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基础知识;

专业方向及指导教师

专业方向代码

专业方向

指导教师

01

智慧城市与组合定位

黄正东,郭仁忠,邬国锋

02

基础设施状态检测与评估

张德津,李清泉

03

智能感知与图像解译

张沛昌,黄磊,赵博

04

区块链技术

王滔滔,张胜利,吴晓晓

专业介绍

1. 主要研究方向与特色

本项目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城市空间智能感知与服务:项目融合测绘遥感、物联网、互联网等先进多维空间信息感知与探测技术,研究面向城市空间的感知理论、系统设计、数据融合、特征分析、智能处理、应用服务等问题,构建城市全空间信息表达、分析与服务体系,形成智慧城市操作系统。

(2) 智能物联网与轻量化计算:项目针对智慧城市空间信息多源、异构、海量等特点,通过基于5G通信的智能多网、多通信体制融合,实现实时音频、图像、视频等智慧城市信息数据的高效稳定回传。另外,项目研究基于轻量化、小样本量深度学习的前端信息智能边缘感知与自主处理决策功能,大幅度降低智能通信设备、无人平台的前端信息处理复杂度,降低通信网络负载,提高智慧城市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自主决策与生存能力。

(3) 空间信息智能化安全解译:项目研究深度学习等关键信息处理技术,展开通用轻量化神经网络相关课题研究,从而实现多种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信息的安全智能融合分析,为智慧城市建设管理提供有效决策依据。

(4) 空间信息可信记录与同步:项目研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空间信息和规划信息的可信记录,信息同步等关键技术,从而提高智慧城市大数据的可信度,为智慧城市建设管理提供可靠数据支撑与决策依据。

本项目立足于智慧城市空间信息感知与解译技术前沿,融合测绘地理、电子信息等相关学科,形成包含智能信息感知、可靠信息传输、以及智能信息解译与可信信息处理四个研究方向的完整智慧城市大数据处理理论技术体系,具有突出的学科交叉融合研究与应用特色。

2. 团队与导师介绍

项目申请团队成员来自于深圳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等,学科背景不同,但是有具有明显的交叉性。项目成员包含院士、国家“杰出青年”、973首席科学家等高水平教授,各成员间长期保持稳定合作关系,在学科融合方面具有深厚合作基础。项目团队目前拥有自然资源部大湾区地理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城市空间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深圳大学-达实智能)位置感知与探测工程中心、包为民院士工作站、广东省大规模移动计算与智能网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空间智能感知与服务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区块链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项目主要成员包括:

黄磊 博士、教授、国家杰青

黄磊,国家杰青、国家优青(首届)、IET Fellow、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深圳大学创新技术研究院院长、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先进导航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深圳大学包为民院士工作站负责人;已主持课题30余项(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NSFC-RGC(香港)联合基金等),发表学术论文200篇,其中,国际著名期刊(SCI)论文120篇(IEEE期刊论文85篇,IEEE Transactions汇刊/专刊65篇),SCI他引次数超过1000次;拥有授权专利30项;研究成果获2015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1)。黄教授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编委(2015-2019)和高级领域编委(2019-)、《IET Signal Processing》编委、《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编委、IEEE Sensor Array and Multichannel (SAM) Technical Committee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雷达分会委员、深圳市青年科学家协会理事、《雷达学报》编委、《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编委。黄教授一直以来强调理论创新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目前承担多项企业委托横向课题,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开发了具有抗干扰能力的北斗/GPS接收机、车载/机载毫米波雷达、室内精确定位系统、智能驾驶环境感知系统等。研究方向:智能感知、微波成像、图像解译、无人平台导航与感知等。

 

郭仁忠 博士、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仁忠,男,博士生导师,地理信息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1984年硕士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图制图专业,1990年获法国Franche-Comté大学地理学博士学位,现任深圳大学教授。郭仁忠长期从事地理信息技术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多次获国内外各级各类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均为第一完成人),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国际奖2项。90年代初在国内最早进行地理信息空间分析研究,出版了该领域国内最早的理论专著《空间分析》,90年代后期在深圳主持建成我国最早的基于GIS技术的大型分布式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引领了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本世纪初带领团队进行地图自动综合技术攻关,成果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也是国内第一个投入工程化应用的地图自动综合技术。2003年提出开放式空间信息平台的建设思想,推进了地理信息服务从离线到在线的转变,相应的工程应用成果获得2013年世界地理空间论坛最佳应用奖。2006年起,针对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立体化利用渐成趋势,传统的二维地籍难以满足不动产产权管理需求的情况,建立团队启动三维地籍技术研究,成功解决三维拓扑关系自动构建等核心技术难题,在国际上率先研发成功三维地籍实用系统,确立了我国在三维地籍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地位。研究方向:智慧城市,地理信息工程。

 

李清泉 博士、教授、欧亚科学院院士

李清泉,男,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校长,广东省城市空间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自然资源部大湾区地理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精密工程测量的时空基准、测量技术、分析方法和高端装备研究,形成了动态精密工程测量技术体系,突破影响基础设施性能和安全的刚度/弯沉、表观变形和线形变化连续高精度测量关键难题,发明研制系列专用测量装备,服务我国70%以上等级公路、数百城市道路以及机场、隧道、地铁、地下管网等领域的状态测量,推动精密工程测量从“静态到动态”、“离散到连续”的转变,显著提升我国基础设施状态测量技术水平,实现国际化推广。获授权发明专利35项(第一),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300余篇(SCI 100余篇),引用超过12000次,H-index 55;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第一),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二),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1项(第五),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第一),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第一),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十大测绘科技创新人物。研究领域:基础设施状态监测与评估,动态精密工程测量。

 

黄正东 博士、教授

黄正东,男,博士生导师,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博士。广东省城市空间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深圳市地方领军人才,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担任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城市空间信息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广东省测绘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1项,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作为主要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中欧国际合作基金等项目。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90余篇,撰写专著和教材4部,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登记7项。先后担任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一级学科评估、全国博士后基金等的评议专家,以及国内外多个期刊的审稿人。研究方向:智慧城市、GIS与城市交通、城市空间分析。

 

邬国锋 博士,教授

邬国锋,男,博士生导师。荷兰Wageningen大学与国际地理信息与对地观测学院(ITC)自然资源管理方向博士学位。1994年7月至2013年10月于武汉大学(包括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工作,2013年11月至今于深圳大学工作。主要从事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的科研工作,在水色遥感、植被遥感、土壤遥感、湿地遥感以及生态环境建模等方向的技术、方法及应用方面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60余篇。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财政部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项以及横向项目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测绘局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目前承担项目:滨海滩涂湿地生态恢复与功能提升技术(2017YFC0506200)-滨海滩涂湿地适应性管理与智能决策系统(2017YFC0506206,课题负责人)(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研究方向: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

 

张德津 博士、教授

张德津,男,二级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城市空间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围绕国家基础设施健康状态检测与评估相关的测量技术、分析方法、检测装备与应用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发明研制道路动态弯沉测量装备、道路三维综合检测装备和公路隧道快速检测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全国32个省市广泛应用,促进了我国公路领域快速检测装备的普及化应用,实现国际化推广。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5项,以及武汉市五一劳动模范、中国公路学会百名优秀工程师称号。授权PCT发明专利6项,国家发明专利26项,SCI/EI论文20余篇,主持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等项目10多项。承担5门本科生教学任务。研究领域:传感网与智能感知、精密工程测量。

 

张胜利 博士、教授

张胜利,男,教授、博导,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区块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鹏城学者特聘教授。2002年和2005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学士与硕士学位,2008年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然后在深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工作。2008年至2011年承担讲师工作,2012年至2016任职副教授(破格),2016.12晋升教授(破格),2020年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其中2014.3-2015.3在斯坦福大学访问,任访问副教授;长江商学院客座讲师,深圳市南山区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创始会长。其主持的研究项目包括科技部973青年科学家专题(课题负责人,2013CB336700)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自由申请)项目两项,深圳市杰出青年项目一项,深圳市基础研究布局项目一项等。其发表论文的总引用次数超过4500次。在2006年在国际顶级会议Mobicom上发表了论文首次提出了物理层网络编码的概念,目前,该论文的引用超过2000次,被谷歌学术评为首届经典论文。获得2015年ACM Mobihoc (CCF B类会议)最佳演示奖,获得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的模范审稿人奖,获得深圳大学2015年学术论文一等奖。

 

3. 学生归属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报考要求

通过深圳大学学术型硕士考试初试,并通过团队入学复试,择优录取(主要考虑推免生,优先考虑具有读博意愿的考生和推免生

 



以上是聚创考研网为考生整理的"深圳大学2021年广东省深圳大学达实智能位置感知与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目录"的相关考研信息,希望对大家考研备考有所帮助! 备考过程中如有疑问,也可以添加老师微信juchuang911进行咨询。

免责声明:本网站发表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聚创考研网尊重版权,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WX:juchuang911)

聚创考研网官方微信
分享:
学习QQ群
MORE
浏览记录
MORE
浏览过该网页的还看了 MORE
  • 24考研复试大纲及其流程解析

  • 【准大三】考研院校专业选择揭秘

  • 24考研调剂全流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