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聚创考研网-小黑老师
点击量: 596
发布时间: 2016-06-15 17:20
【微信号:13306030226】
|
部 分 |
2015年 |
2016年 |
变化情况分析及命题分析 |
||
|
章节 |
知识点 |
章节 |
知识点 |
||
|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
(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
本章无变化 |
|
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
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
||||
|
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
|||||
|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
本章无变化 |
|
|
2.洋务运动的兴衰 |
|
2.洋务运动的兴衰 |
|||
|
(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
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
(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
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
本章无变化 |
|
|
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
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
||||
|
(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本章调整了1个知识点。具体表现如下: |
|
|
2.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
2.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
||||
|
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
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
||||
|
(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
(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
本章无变化 |
|
|
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
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
||||
|
(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
(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
本章调整了1个知识点。具体表现如下:
|
|
|
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
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
||||
|
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
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
||||
|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
||||
|
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
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
||||
|
(七)为新中国而奋斗 |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
(七)为新中国而奋斗 |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
本章无变化 |
|
|
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
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
||||
|
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
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
||||
|
(八)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
(八)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
本章无变化 |
|
|
2.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
2.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
||||
|
3.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
3.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
||||
|
(九)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1.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
(九)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1.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
本章无变化 |
|
|
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
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
||||
|
3.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
3.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
||||
|
(十)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
(十)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
本章章节新增1节,新增了3个知识点,调整了5个知识点,删除了2个知识点。具体表现如下: |
|
|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
||||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 |
||||
|
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
|
5.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
5.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
||||
以上内容聚英考研信息网整理发布。
考研微信平台:聚英考研网(sxzykkaoyan)
以上是聚创考研网为考生整理的"2016年考研政治大纲史纲对比表"的相关考研信息,希望对大家考研备考有所帮助! 备考过程中如有疑问,也可以添加老师微信juchuang911进行咨询。
免责声明:本网站发表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聚创考研网尊重版权,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WX:juchuang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