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创考研网官方联系电话
聚创考研网 > 考研院校库 > 同济大学 > 导师介绍 > 正文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车用新能源技术方向导师介绍:潘相敏

作者:聚创同济考研网-小黑老师 点击量: 1560 发布时间: 2015-05-18 11:13 【微信号:13306030226】


  
  个人简介
  姓名:潘相敏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3-11
  职称:副研究员
  导师类型:硕导
  研究方向:氢能源技术(学科专业:动力机械与工程)
  电子邮箱:panxiangmin@tongji.edu.cn
  办公电话:021-69583850
  通讯地址:上海曹安路4800号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201804

  个人简历
  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副研究员,硕导,国际氢能经济和燃料电池伙伴计划(IPHE)中国联络人,国际氢安全学会(IA HySAFE)会员,中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9)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氢能源网(www.china-hydrogen.org)主编,国际氢能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客座编辑,上海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技术预见专家(2011-2012年度)。
  2006年获华东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同年加入同济大学从事氢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制氢技术、加氢站、氢安全以及标准规范等。自2008年8月起,受科技部委托,担任国际氢能经济和燃料电池伙伴计划(IPHE)中方联络人。
  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863项目“氢能汽车加氢设施关键技术及标准研究”、“70MPa高压氢气储存加注系统关键技术及装置研究”、“燃料电池汽车高压氢气加氢站及供氢技术研发”、“高压氢气加注站子站的研发”,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中加燃料电池与氢能联合研究与示范”、“先进储氢技术研发及系统示范”,上海市科委攻关项目“加氢站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研究”、“新能源汽车加氢充电综合补给站的研发与示范”以及世博科技专项“世博会加氢站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及示范运行方案研究”和“面向世博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是建设和管理运行目前上海仅有的两座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安亭加氢站”和“世博加氢站”的技术骨干。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2篇 ;参与发明8项专利(已授权);参与撰写《节能减排JJ小组活动化学化工篇(下册)- 新途径与新技术》一书(2010年5月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获2009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成果“燃料电池汽车供氢关键技术”,排名第4)和201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成果“高压氢气供给系统关键技术”,排名第4)。
  作为主要起草人员,先后参与研究制定了国家标准GB50516-2010 《加氢站技术规范》,汽车行业标准QC/T 816-2009 《加氢车技术条件》,和上海市地方标准DGJ08-2055-2009 《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技术规程》,并经全国氢能标委会推荐担任ISO TC197工作组专家,参与WG6(气态氢和氢混合物—汽车燃料罐)和WG 12(燃料电池汽车用氢燃料产品要求)和WG17(变压吸附提纯分离氢系统)的工作。 目前正在主持《加氢站安全技术规范》、《移动式加氢设施安全技术规范》、《压缩氢地表车辆燃料添加的连接装置》、《汽车用压缩氢气加气机》等4项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并参加《加氢站用储氢装置安全技术要求》、《氢能汽车加氢设施安全运行管理规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  氢气》等3项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 。
  欢迎具有化工、机械等相关背景的同学推免或报考研究生。


以上是聚创考研网为考生整理的"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车用新能源技术方向导师介绍:潘相敏"的相关考研信息,希望对大家考研备考有所帮助! 备考过程中如有疑问,也可以添加老师微信juchuang911进行咨询。

免责声明:本网站发表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聚创考研网尊重版权,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WX:juchuang911)

聚创考研网官方微信
分享:
学习QQ群
MORE
浏览记录
MORE
浏览过该网页的还看了 MORE
  • 24考研复试大纲及其流程解析

  • 【准大三】考研院校专业选择揭秘

  • 24考研调剂全流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