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创考研网官方联系电话
聚创考研网 > 考研院校库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导师介绍 > 正文

哈工大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导师介绍:刘永坦

作者:聚创哈工大考研网-小黑老师 点击量: 615 发布时间: 2011-07-25 15:01 【微信号:13306030226】


  刘永坦教授,祖籍湖北武汉,1936年12月1日生于江苏南京。中国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博士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53年至1958年先后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清华大学无线电系。1958年起在哈工大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78年破格晋升为哈工大无线电系副教授,1979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出国访问学者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工作并被聘为名誉研究员,1985年晋升为教授,1986年成为该系第一位博士导师。曾任电子工程教研室主任、无线电系系主任,现任哈工大电子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哈工大研究生院院长。刘永坦教授现为国家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宇航学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IEEE高级会员、国防科工委航天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空军科技发展和人才建设顾问。曾任国家863高技术信息获取与实时处理技术专家组成员,并先后被聘为国内十几个有关单位、大学、专业及学会的兼职研究员、教授或负责人。曾先后到瑞士、意大利、英国、日本、美国等出席国际学术会议, 1996年担任中国国际雷达会议名誉顾问,还到英、法、美、德、荷兰、加拿大、日本等国进行考查访问或学术交流。

 

  学科

  通讯与信息系统

 

  研究方向
 

  新体制雷达系统,制导与信号处理技术

 

  论著成果

  刘永坦教授长期致力于电子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特别是对新体制雷达系统,制导与信号处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于1982年至1985年期间主持航天部预研项目“新体制雷达关键技术及方案论证”,其关键技术突破为我国新体制雷达研制成功打下了基础。1986年至1990年,刘永坦同志主持了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应用与基础研究项目“新体制雷达研究”。他综合关键技术成果,研制成完整的雷达系统,并于1990年建成了我国第一个高频新体制雷达站,成功地探测和跟踪了舰船和飞机目标,其技术指标达到了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于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至1995年他主持全国12家863计划中“逆合成孔径实验雷达”(即ISAR)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他领导的课题组和航天工业总公司的有关研究所合作,历经五年攻关,研制成我国第一台实验ISAR,通过进行大量外场实验,录取了大量珍贵的数据,为我国ISA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成功的完成对飞机目标的雷达成像,达到国际90年代先进水平,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由于其出色的成绩,于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双院士之一。此外,他负责进行的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已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五项,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两百余篇,主编全国统编教材一本,主审多本。

  刘永坦教授十几年来已培养研究生共七十余人。多位学生受到国家各级部门的各种奖励,其中有二位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博士、硕士称号。八人晋升教授;二十几人晋升副教授。他本人分别在91年获首届光华科技基金特等奖、92年、93年被航天部评为“人才培养先进个人”,95年获哈工大“伯乐奖”,97年获香港柏宁顿教育基金会“儒子牛金球奖”特别奖。2000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先后分别获得省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并被授予人民教师奖章。


以上是聚创考研网为考生整理的"哈工大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导师介绍:刘永坦"的相关考研信息,希望对大家考研备考有所帮助! 备考过程中如有疑问,也可以添加老师微信juchuang911进行咨询。

免责声明:本网站发表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聚创考研网尊重版权,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WX:juchuang911)

聚创考研网官方微信
分享:
学习QQ群
MORE
浏览记录
MORE
浏览过该网页的还看了 MORE
  • 24考研复试大纲及其流程解析

  • 【准大三】考研院校专业选择揭秘

  • 24考研调剂全流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