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创考研网官方联系电话
聚创考研网 > 考研院校库 > 深圳大学 > 招生目录 > 正文

深圳大学2021年体育部体育学专业目录

作者:聚创深大考研网-赖老师 点击量: 4719 发布时间: 2020-08-14 14:40 【微信号:13306030226】


据悉,深圳大学2021年体育部体育学专业目录已公布,聚创深圳大学考研网小编为你整理如下内容:


体育学

基本信息

专业040300

专业名称体育学

学制3

学位类型学术学位

学院名称120 体育部

招生人数13

联系人戴老师

联系电话26534772

电子信箱408804447@qq.com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723]体育理论综合;

复试科目

[FS60]体育专业理论综合;

专业方向及指导教师

专业方向代码

专业方向

指导教师

01

体育人文社会学

刘皓,王东,谭沃杰,朱寒笑,秦毅,邵雪云

02

运动人体科学

任占兵,李如,王晓东

03

体育教育训练学

高颖,邓万金,赵刚,唐玉成,王曼,李博,张勤

04

民族传统体育学

张得保,赵刚,邱服冰

专业介绍

 040300体育学(一级学科)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志、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扎实的体育学理论基础,适应我国现代体育事业发展需要,能承担体育教学、研究工作和在体育机构从事业务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对于学术研究和学术规范有深刻理解,恪守职业道德;具有较系统的体育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体育学或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较为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从事学校、科研机构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和体育相关领域工作,也可进一步攻读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

 

二、学科方向:

 

   1.体育人文社会学  是从人文社会学的视角探究体育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以体育的本质、价值、结构、功能、行为、关系、制度、管理等为研究对象。现我学科已形成了体育社会学、体育法学、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等诸多研究方向。

    2.运动人体科学  是研究体育运动过程中人体变化的规律和提高人类运动能力的一门学科。它以体育运动中的人为研究对象,是体育学与生物学和医学交叉的基础上形成的,现我学科已形成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测量学、运动营养学、体育保健与康复等诸多研究方向。

    3.体育教育训练学  是研究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过程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以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为研究对象。现我学科已形成了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论、体育教学论、运动训练学、运动竞赛学等诸多研究方向。

    4.民族传统体育学是一级学科体育学下属的二级学科,是中国特色体育学科体系。在陈小蓉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研究”带动下,深圳大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方向突出特色,立足于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面向世界各国与港澳台地区,以整体的、历史的和发展的视角,整合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从人类学、文化学等多维视角探究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文化功能及其现代价值与意义等。主要学科研究方向为:民族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武术理论与方法。

 

 

三、师资队伍:

 

   目前本学科共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3人。各个方向的导师都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一)、体育人文社会学

谭沃杰

1.研究领域:主要从事体育管理、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研究工作。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参与国家课题两项,省级课题三项,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著作2部,曾获深圳市优秀教师称号。现担任学校硕士生导师、专项专业教师和公共体育教学教师外,还担任学校高水平羽毛球队和击剑队教练(曾担任学校高水平网球队教练)。学生们多次获全国大学生羽毛球、击剑和网球锦标赛冠军。2012和2014年本人获深圳大学本科教学二等奖。2005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2013年以来培养硕士研究生7名,其中4人已获得硕士学位,3人在读;担任过多门研究生核心和专业课程,其中理论专业课程为:《学校体育学》、《体育管理》、《体育学概论》和《体育竞赛的组织与管理》和术科专业课程为:《网球》、《羽毛球》和《击剑》、。

4.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曾担任过广东省教育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网球分会副主席,秘书长,现担任国家教育部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击剑分会副秘书长

 

 

朱寒笑

1.研究领域:体育社会学、学校体育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主持及参与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4项,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著作3部。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已获得学位硕士研究生9人,在读5人。承担课程:体育学发展前沿、社会学、体育社会学、体育休闲娱乐导论、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导师方向课等。

4.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广东省体育社会学学会副秘书长

 

 

王东,苏州大学体育学博士,副教授。

1.研究领域: 体育经济学、体育产业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主持完成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中心课题1项、广东省高教厅教育改革课题1项,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中标课题1项、委托课题1项,深圳市体工大队委托项目2项,深圳市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委托课题2项,深圳市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委托课题1项;在各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篇;研究成果获2010年全国高等学校体育科学研讨会一等奖(授奖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1)共培养研究生7人,已经毕业5人;(2)承担硕士研究生《体育信息经济概论》、《运动训练学》、《体育产业概论》等课程。

4.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1)深圳市体育科学学会,副秘书长;(2)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体育产业专家。

 

 

秦毅

1.研究领域: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为体育法学和体育哲学。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主持国家级课题一个,主持省部级课题2个,参与国家和省部级项目数个。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从2016年开始培养研究生,目前在读研究生2名。主要讲授课程为体育科研前沿这门课程。

 

 

阳承胜,硕士,副教授,毕业于中山大学。主要从事高尔夫球场草坪管理、球场设计以及高尔夫赛事管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王军,硕士,副教授,毕业于深圳大学,主要从事高尔夫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高颖

1、研究领域: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体育管理、体育产业的研究工作。

2、科研水平及学术业绩:参与广东省高等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1项,完成广东省体育局项目1项、深圳市横向课题3项、深圳大学课题1项、获得全国体育教育研讨会一等奖1项。发表代表著作6篇。现除担任学校硕士生导师和公共体育教师外,还担任学校乒乓球高水平队主教练,多次获得世界、全国及广东省大学生乒乓球赛事团体及单打冠军。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担任多门本科生专业课程,其中主要课程为《专项理论与实践》、《专项训练课》、《乒乓球》、《羽毛球》、《匹克球》。

4、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现担任深圳市体育产业协会监事长、深圳市乒乓球协会副秘书长、深圳市深大乒乓球俱乐部秘书长、深圳市深大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法人

 

 

 

 

(二)、运动人体科学

 

 

任占兵

男,1979年出生,河南三门峡人,中共党员,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毕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1.研究领域:动作行为的认知神经科学机制及生物力学机制;青少年体力活动与健康、体育赛事的服务与评估等;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第二批培养对象;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第一批培养对象;广东省千百十人才校级培养对象;深圳高层次后备级人才;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项,主持完成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1项,主持完成广东省体育局项目2项,主持完成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承担《定向越野》、《羽毛球》、《保龄球》、《健身》、《篮球》等课程的教学训练工作

4.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能训练分会委员、广东省全民健身促进会理事

 

 

刘皓,博士,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国防大学。主要从事竞技运动心理学、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促进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王晓东

1.研究领域: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医学、运动损伤防护、应急处理及恢复等科研及教学工作。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近年来共发表论文40余篇,被授权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共5项。以上论文被SCI、EI、ISTP以及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收录期刊论文19篇。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体育保健、运动医学、运动损伤应急处理及恢复。

4.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2018教育部青少年校园足球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教育部2015“国培计划”专家库在库专家;深圳市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建设专家库入库专家。

 

 

李如

1. 研究领域:运动心理学,具体包括青少年儿童体力活动行为与身心健康;运动干预对于个体技能学习、认知及执行功能的作用。

2. 学术背景与科研水平:201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应用心理学专业,获得理学学士;2014年分别获得瑞典隆德大学医学硕士学位和德国莱比锡大学理学硕士学位(欧盟运动心理学双硕士项目);2018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体育运动科学系,获得运动心理学博士学位。2019年进入深大体育部工作至今,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市级“孔雀计划”课题1项。发表SCI及SSCI国际期刊论文8篇。

3. 担任研究生课程教学情况:锻炼行为理论模型与应用、专业英语、运动与锻炼心理学、社会科学定量数据管理和分析。

 

 

 

(三)、体育教育训练学

 

曾小松

1.研究领域:足球教学与训练、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体育史、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1)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立研究》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重大问题研究》;(2)主持《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立研究》的广东省子课题负责人;(3)《广东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4)《深圳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及对策调查》《校园智能长跑自助管理系统的研制与运用》;(5)参与《珠江三角洲外来农村籍产业工人身体健康与体育行为的研究调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群体组织文化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6)著作:《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卷》与《中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体系研究》。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担任体育史、学校体育学等课程。

4.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足球分会任副秘书长;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分会“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任秘书长,在广东省大学生足球协会任副主席;教育部与德国青少年足球合作项目“中德联合专家组担任总负责人”;深圳市非遗传承基地负责人

 

陈民盛

1.研究领域:运动技能的优化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主持参与广东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研究,2013年作为通讯作者和第二作者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等国内体育核心期刊发表5篇论文。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其中4人已获得硕士学位,1人在读。承担研究生《运动技术的优化》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赵刚

1.研究领域:足球训练理论与实践、体育文化产业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2013年以来住持国家社科一项,主持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领域项目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广东省教育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各一项,《体育科学》发表论文一篇,其它cssci4篇。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目前培养研究生4名承担足球专项、普修;承担体育系本科生运动训练、研究生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文献阅读、体育学科前沿发展、现代运动训练等多门课程。

4.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深圳大学体育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教育部大体协足球教练委员会副主任。

 

 

张勤

1.研究领域:主要研究领域: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主持4项省部级课题,其中,1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1项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体育总局课题。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相关科研研究成果在全国分获过二等奖和三等奖。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自2008年考试至今,担任体育部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共计有7名研究生(已毕业6名)。在课程教学方面,自2008年至今,担任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学位核心课程——《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任课教师,教学时数为480学时。

 

邓万金                                     

1.研究领域: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田径教学与训练理论。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其中1项以优秀等级结项),主持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博士后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等级结项)等省部级项目4项,主持完成厅局级项目5项,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与科学》《体育学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等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1篇。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目前培养研究生2名,承担体育部研究生专业方向课程。

4.学术兼职;(1)深圳市体育科学学会 副秘书长 2)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 3)广州市体育科学学会会员

 

路凤萍

女,1964年出生,祖籍山东,中国共产党员,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体育部副教授,国家级艺术体操裁判,国家级健身秧歌腰鼓裁判。

研究领域: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体育课程与教学;传统体育。

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1)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立研究》,担任新疆子课题负责人;主持省级课题一项。(2)在国内公开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10余篇。(3)参与编写全国高等体育院校重点教材一部,普高教材三部,著作一本。(4)参与研究“高校公共体育课体质预警与行为干预大课程模式的构建”,获得2012年深圳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由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广东省首届本科院校体育教学录像评比”一等奖。

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承担本科《形体礼仪》、《形体舞蹈》、《体育舞蹈》、《健美操》等课程及体育系运动专业《艺术体操》专项理论与训练课的教学训练工作;目前培养研究生两名。

 

唐玉成

男,1980年生,湖南湘潭人,博士,副教授,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

1.研究领域:体能训练与教学(含幼儿等特殊人群的体能训练);游泳训练与教学。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近五年,主持教育部哲社青年规划项目1项;主持广东省省级课题2项;主持广东省省级教改项目1项;主持深圳市市级课题3项。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体育文化导刊》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2016“腾讯良师奖”。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2016年开始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在读研究生2名;研究生研究方向要求是体能(广义)或游泳相关方向。

4.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1)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能训练分会会员;(2)深圳市南山区青少年体能训练协会秘书长;(3)教育部足球专项国培专家库专家。

 

 

王曼,副教授,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从事健美操、瑜伽等运动项目的体育教学与研究工作。

 

 

邵雪云,博士,副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主要从事高尔夫教育、高尔夫管理以及高尔夫裁判和规则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黄昆仑,女

1.研究领域:体育教育训练学,游泳教学与训练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主持及参与省部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1项,发表论文15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4篇。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未培养研究生。

承担课程:本科游泳俱乐部,游泳中级俱乐部,健身俱乐部,水中健身操俱乐部等。

带领深圳大学校游泳队参加国家省市级游泳比赛,获得18枚金牌,81人次前八名等。

 

 

李博

1.研究领域:体育学基本理论与学科建设,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项,省部级课题三项,市厅级课题两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cssci核心期刊十篇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教授运动训练学,田径基础课程

 

 

(四)、民族传统体育学

 

 

陈小蓉

1.研究领域:近五年主要从事学习体育教学与训练、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体育史学以及体育文化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任现职以来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参与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和国家体育总局等省部级课题共9项。出版专著25本,编写教材12本,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曾“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一等奖5次,二等奖4次,并获得“国家体育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等全国各类学术奖项多次。陈小蓉教授1996年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主要担任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导师方向课”和“定向运动专项理论与实践”及“体育课程论”等。

4.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1)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分会常务理事;(2)担任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主任;(3)担任全国学校高尔夫专家委员会委员;(4)担任中国岩画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委员;(5)原全国高校体育教学委员会公共体育组副组长

 

张得保

男,1967年出生,祖籍河南,中共党员,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毕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体育部副主任,副教授,教职工党支部书记。

1.研究领域: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体育人文社会学、传统体育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担任现职以来,在体育类核心刊物等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项,主持国家体育总局课题、省教育厅课题二项,参与多项横向课题研究,出版专著一部。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承担研究生《体育文化研究》和《篮球运动教学与训练高级课程》

4.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担任深圳体育科学学会秘书长

 

赵刚

1.研究领域:武术文化与教育、学校体育学

2.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以第一作者、独立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国内外公开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6篇,其中中文体育类核心论文6篇(CSSCI检索4篇),EI检索1篇,国外高水平论文1篇。主持广东省人文社科十三五规划项目1项,深圳市教育规划重点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吉林省体育局课题1项,吉林省教育厅1项。

3.培养研究生及承担课程教学情况:主要承担《民族传统体育概论》、《武术普修》、《体育概论》、《体育课程与教学论》、《学校体育学》教学工作。

 

邱服冰

 男、深大体育部副教授,1966年10月20日岀生,湖北公安人。武汉体育学院武术专业本科毕业,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硕士研究生毕业。主要研究方向:武术的继承与发展。仼教期间,组建深大武术队和散打队,培养岀很多杰岀人才。代表有化学系散打亚军曾德溪目前在联合国维和组织任职。科研方面:先后在全国体育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二十多篇,代表作有“我国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精神运动特性与焦虑特质和焦虑状态的研究”、“太极拳与周易之渊源研究”、“多元智能与体育教学及评价”等。“太极拳对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的研究—-系统综述”入选2017国际体育与健康学术论文报告会等。

 

四、课程设置:

 

   1. 理论课程设置 根据体育学科的发展特点和社会的主要需求状况,结合实际,设置理论课程。如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材教法、体育科研方法、运动营养、运动生理、体育测量与评价等。

 

    2. 实践课程设置 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以及中小学教师所应掌握的运动技能,有针对性的开设运动技能课程。如田径、足球、篮球、武术、羽毛球等。

 

五、教学资源:

 

   本学科的研究生课程全部由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老师担任。其中在学位结构上,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1人。职称结构上,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的专任教师19人,正高级6人,副高级13人。

    研究生的理论课主要是在体育部会议室进行。会议室具有先进的投影设备和其他先进的教学用具,能够较好的完成理论课教学。

    研究生的技术专项课主要是在南区体育场和元平体育馆进行。足球场、羽毛球场、壁球场等体育设施同比兄弟院校较为先进,其他体育设施整体状况良好,总体来说场馆的硬件设施良好。

 

 

六、培养特色:

 

   采用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养、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课程学习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实践环节,安排多种实践教学和专题讲座。定期邀请国内外体育领域内著名的学者、专家、教练以及运动员进行学术讲座和技术指导,推荐优秀的学生跟随这些体育领域内的专家进行项目研究,并且得到他们在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的指导,重点突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七、就业方向:

 

   体育学专业的毕业生一般就业去向为深圳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师和企业事业单位。 2013年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4.6%。毕业去向:华中师范学院、深圳市盐田中学、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华润信托集团等。

 

八、以往生涯情况:

 

    本专业2014年网报94人,上线18人,其中具有硕士授权高校的考生10人;2013年网报98人,上线35人,其中具有硕士授权高校的考生8人。

 

 

 

报考要求

报考本专业学生并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不招收同等学力人员
学院主页:http://ty.szu.edu.cn
咨询电话:0755-26534772  咨询邮箱:408804447@QQ.com

 



以上是聚创考研网为考生整理的"深圳大学2021年体育部体育学专业目录"的相关考研信息,希望对大家考研备考有所帮助! 备考过程中如有疑问,也可以添加老师微信juchuang911进行咨询。

免责声明:本网站发表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聚创考研网尊重版权,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WX:juchuang911)

聚创考研网官方微信
分享:
学习QQ群
MORE
浏览记录
MORE
浏览过该网页的还看了 MORE
  • 24考研复试大纲及其流程解析

  • 【准大三】考研院校专业选择揭秘

  • 24考研调剂全流程解析